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频道 > 国内新闻 > 热点评论>正文

“做好删帖工作”就能消除恐慌?

时间:2013-07-08 10:11:03    来源:国际财经网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我来说两句() 字号:TT

  5月7日,网友“一根”发微博称陕西省眉县某开发商涉嫌资金诈骗。5月8日,眉县县委针对该微博下发“县委办舆情信息批办单”,县委办批示:“及时发布回复消息,引导舆论导向,同时积极做好删帖工作。”这张批办单,近日被网友“刘虎”晒在了网上。(《河南商报》6月29日)

  根据眉县县委办副主任王栋的解释,之所以要求删帖,是因为县委办担心这条微博,会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恐慌。其实,这样的担心完全多余。

  其一,民众并没有某些官员想象的那么容易轻信,更不会动辄就恐慌。一些官员之所以总是担心民众恐慌,根源仍在于其习惯性的信息控制甚至是信息垄断。一旦有些负面信息播布出来,首先想到的不是公开说明情况从而以正视听,而是去遮掩。正因为这种遮掩,才急骤放大了问题。

  民众的“不明真相”,并不是因为信息的公开透明造成的,恰恰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的刻意遮蔽、掩盖,才不断加剧了公众的焦虑,从而形成普遍性的社会恐慌。以眉县开发商高额利息集资事件而言,这一事件已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,集资户也多次向县政府讨要说法,这个时候删掉一些网帖,不仅不能消弭事端,反而会让民众加深疑虑,此举并不可取。

  其二,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置涉及人数较多的公共事件时,不能止于掩耳盗铃式的应急管理,也不能一味地封、堵、盖,而应立足长远,积极应对,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民众的集资款被骗,县里面成立处理非法集资领导办公室,专门处理此事固然可取,但也该及时、滚动地播报相关进展情况,比如,涉案资金的数目,工程的相关情况,等等。只有这样,才可能稳定而非刺激民众情绪。

  毕竟,大笔资金被骗且涉及人数较多,绕是绕不过去,更不要说试图掩盖了。更何况,即便删帖工作做得再好,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民众之间的信息传递,倒是可能因为政府的这种反常举措,导致信息传播更快,也更走样。

  随着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传媒的高速发展,微博、微信的微传播,已经重塑了当下的媒体传播生态。眼下早已不再是过去“你说我听”的那个时代了,这时依然延续以往的控制思路,试图通过“做好删帖工作”就掌握信息传递的主导权,这已不再可能了。 也因此,地方政府及部分官员不妨摒弃“路径依赖”,真正从传播的特点、公众的心理,乃至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,以信息的公开透明来消除谣言的传播,克服民众可能产生的恐慌情绪,并在这个过程中,改进工作,强化监管,杜绝此类事件重演

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

相关新闻
网友评论
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  
匿名发表